【“占坑班”】
实验班不是唯一的形式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初中,让孩子参加一些学校以各种名目举办的称为“占坑班”的培训班,请问四中的初中部有没有类似培训班,对此您怎么看?
刘长铭(北京四中校长):这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相对比较好的学校。均衡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但是还不够均衡。“占坑班”我听说过,至今不知道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因为四中的初中没有面向社会的补习班,所以谈不上“占坑班”。
现在一些学校用实验班的形式,对教育的规律做一些探索,总的来说是好事情。但是北京市教委已发文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取消一切实验班,很多学:芎玫刂葱辛苏庀罟娑。当然,教育探索也需要采取一些形式,像北京四中的初中采取的是分层次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项举措已坚持了差不多30年,我觉得效果还是很好的。
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所以在不办实验班的基础上,很多教育工作者也采取了很多很智慧的方式进行探索,应该提倡,实验班不是唯一的形式。
【一年多考】
“输在起跑线”观念应纠正
教育规划纲要提到,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请问如何看待一年多次考试?有没有一个路线图、时间表?
刘长铭:谈到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多社会上落后的教育观念甚至错误的教育观念,左右着我们的教育发展。比如刚才谈到的一考定终生,问题不在于“一考定终生”还是“两考定终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考试能不能定终生。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和纠正以考试定终生这种落后的、错误的观念。
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害了很多孩子、很多家庭的一句话,任何一个比赛也不是在起跑线上决断输赢。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更应该倡导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终生服务社会的理念,我觉得这才是成才最根本的问题。
【随迁子女高考】
随迁子女高考须充分论证
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正在研究进城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的方案。也有代表、委员质疑,可能会引起大量考生涌入像北京、上海这些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大城市人口会恶性膨胀,会造成高考移民。怎么评价这个制度?
刘长铭: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人口大迁徙时期,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不能保障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的话,中国的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
这个问题需要拿出来研究。比如北京的务工人员的子女,我们在这里集中一些学校,组织他们按照其户籍所在地的教材或考试标准来复习,这都是可以探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