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上学的第一天开始,语文就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一直陪伴学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一辈子尚且参透一二,我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一点心得。
一、先声夺人——从课堂开始集中学生注意力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就没有在课堂,就如《澳门新菊京妖乐城》里所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觉其味。”就更谈不上学习了。如:在上《新疆》一课,我就问学生:传说,新疆的县太爷在盛夏期间办案时坐在水缸里,学生乐了,不禁问道:“为什么要坐在水缸里呢?”马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动力,可以迅速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赞可夫说过:“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有效的作用。”讲我国气候时运用到:人间四月芳菲。剿绿一ㄊ际⒖。导语不拘题材,可以是趣味故事、幽默笑话等。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的距离便会缩短,对教师的信任也会增多,就会说出自己想说的、想做的。
二、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角色要由一个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不要把自己高高凌驾于讲台之上,我就是权威,这种思想绝不能要,走到学生当中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设计教学过程,应该建立在学情上,体现“以人为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建立“优点信箱”,激励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我们便可以做到有效上课,才能实现三维目标。
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机会少,创新意识便很难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优势互补,人尽其才。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尽可能多给他们机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把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用爱心走进学生的世界,去呵护、关心他们,坚信每一个人独立的价值,坚信他们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学困生成为有效课堂积极参与的一分子。
三、举一反三——有效的训练不可少
以往的作业中,图文难以并茂,学生掌握了理论,但实际应用起来,就难以掌握准确的地理事物,空间感不足,利用多媒体,我们就可以布置多种类型的作业,如演讲赛、制卡片、手抄报比赛、识图比赛等在教学中可以始终贯穿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有效训练。
四、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
我们承认,人和人之间有差异,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如果让袋鼠和企鹅比赛跳远,让羚羊和小熊比赛跑步……答案显而易见。
法国第惠多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要鼓励学生日有所得,循序渐进,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些好学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敢于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人和人差别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发掘自己、重用自己。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任重而道远,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任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