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部主任陈宝林十分热爱所从事的教育和新闻工作,更爱崇高的民族事业。他30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开拓进。炎约旱娜啃难筒胖嵌记阕⒃谡馄珊追善鸬牡胤,为宣传通榆、推介包拉温都和向海民族乡,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他调到白城以来10多年间,更加勤奋笔耕,爱岗敬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无怨无侮,为宣传白城社会保障和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贡献,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奉献才智,用言行、心血、胆识、挚爱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1981年,他高中毕业后,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了养育他的这片热土——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他抓住在乡文化站工作的有利契机,根据蒙古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创建了通榆县第一个乡级少数民族歌舞队,为了让党的民族政策进万家,他带领歌舞队在寒冷的冬天每天徒步走三十多里地,走遍了内蒙古及毗邻40多个乡演出,他们的行动犹如草原轻骑,深受人们青睐,他在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感人事迹,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他曾多次受到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及市、县宣传、文化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在创建歌舞队的基础上,他又着手创办了全省第一个乡级少数民族文学社,办起了独具乡土民情的文学小报《杏花》,带有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的“杏花”报曾与全国20余个省、市文学社团和千余名文学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时任省民委主任金荣俊亲笔题词,省文化厅厅长吴景春写序,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邵华题写贺词:,省新闻出版局特批刊号。他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尽心竭力。
他干一行爱一行,走一处兴一处,走到那里都不忘宣传、不忘宣传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他曾担任乡政府秘书、计生助理,乡党委副书记, 宣传部新闻科长、报社社长、白城市人社局科长、工会主席。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部主任。工作的变动,拓宽了他学习和施展才华的空间,他加大宣传力度,精心撰写各种稿件,他从事工作30多年时间里,重视宣传,准确把握民族政策,展示一个少数民族干部的才华与魅力,他先后在国家、省、市、县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稿件5000余篇(幅)。其中《曲淑侠创办报吧》、《打工红娘哈斯巴根》《向海村民的心声》、《心系向海、情满鹤乡》、《足迹深深印草原》等反映少数民族新生事物的文章颇受广大读者欢迎。他的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他被省计生委和省人事厅记三等功,被通榆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两次,连续三年在“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第二、三等奖。被中国农民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被吉林省高校新闻者评为校报资深编辑。被吉林日报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荣,荣获《吉林日报》终身荣誉奖。被白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被省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30多年来,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骄不躁,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处变不惊,他有草原胸怀,广阔无垠;黄榆风骨,坚韧挺拔;杏花气质,报春不争春。在多年工作的摔打锤炼中,已经成长为白城市一名颇具名望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在高教宣传工作中,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宣传工作者,在民族事业发展中成为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