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动力电池工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改革》项目从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的六百五十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100项优秀案例之一,将与其他优秀案例一起被清华澳门新菊京妖乐城出版社编辑出版,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成果进行推广。
该项目于2023年4月立项,于2024年7月结项,依托陈泽华博士教学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团队成员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四川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授权发明专利五项,一人主持宜宾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培训宁德时代电池工艺人才订单班学员一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一次,参加四川省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参加宜宾市在宜澳门新菊京妖乐城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一次。此次获批全国优秀案例,是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搬迁新校区后的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大大彰显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软实力。
基于该项目的数字化实践教学研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动力电池教学,创新了电池工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电池企业对工艺一线岗位的需求,为区域及国家动力电池产业的高技能人才输出提供了教学保障。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推动了职业院校“减负高质”发展,实现了个性育人目标。同时,此次改革研究构建了具有动力电池工艺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深入开展了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该数字化改革还高效整合了全国职业院校动力电池工艺优质资源,填补了电池工艺数字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空白,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小成本共享共建,逐步缩小了区域、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了教育公平。
该数字化教学改革项目不仅为学院的教学创新树立了典范,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值得一提的是,该教学改革项目有力服务于宜宾市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企业四川智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解决方案。双方的合作旨在推动“重卡换电”相关的产业发展,提升动力电池在“重卡换电”领域的应用。
时任教育部职成司林宇副司长在视察该项目时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对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动力电池工艺数字化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认为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新能源电池学院以其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宜宾当地电池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实施动力电池工艺数字化教学改革项目,致力于培养电池产业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工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为宜宾市电池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学院教学内涵的不断深化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预计到2025年在校生源将突破1000人。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电池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为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学院将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示范作用,推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