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挥蟹岣坏南胂,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 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点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
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